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 内容页

潮评丨杭州垃圾桶不好找?不妨顺着百姓的习惯做加法

来源:钱江晚报 时间: 2023-05-26 14:48:29

资料图


(资料图)

在5月25日杭州市“公述民评”面对面电视问政现场,有民评代表提出:杭州马路边的垃圾桶太少了。据市民实地走访发现,以建国北路至凤起路沿线,往西湖方向一路为例,1.6公里的路线上只有4个果壳箱,基本都建在公交站旁,而且只能丢弃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如果手中有吃剩的食物、饮料,就只能“一路长相伴”,不太方便。

自2018年以来,杭州逐步取消道路上的垃圾桶,一方面是为了规范垃圾分类,减少随意乱丢的行为,推进路面垃圾减量化;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提升市容市貌,形成“破窗效应”向“蒲公英效应”的良性转变,也就是乱丢垃圾的现象少了,人们会纷纷去效仿,久而久之规范丢垃圾的人就会变得越来越多。

5年下来,杭城大部分的街道确实肉眼可见地变整洁了,这里面有规范垃圾分类的功劳,有环卫工人的辛劳,多少也有市民们的几分“苦劳”。据统计,我国一个正常的成年人,一天平均会产生约1.2公斤的各类垃圾,同时产生垃圾又是个随机随时的事件,有时候在路上走着走着,手头就多了一杯奶茶,几串烧烤。但是,厨余垃圾桶不好找或者找不到,市民们大多只能把吃剩的食物和油腻的包装一起带回家中或者商场内丢弃。

杭州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认同了民评代表的观点,并表示虽然去年4月杭州专门出台了全市垃圾桶设置规定:商业街区每100米设一个,城市主次干道200米设一个,背街小巷400米设一个。但事实上,在景区、部分道路以及一些商业街区,这个设置规定没有落实到位。该负责人表示之后将全面排查,在商圈、景区等场所,适当加密垃圾桶设施。

在为政府部门呼应民情民意,积极做出优化整改点赞叫好的同时,笔者认为既然要对垃圾桶做加法,不妨可以顺着百姓的行为习惯去做。而且不光要做加法,更可以利用科技为“丢垃圾”赋能。

此前不少网友戏称现在的垃圾桶应改名叫“共享单车”,不少“无处安放”的垃圾被“遗忘”在了车兜里。骑行的共享自行车俨然成了移动的共享垃圾桶,在影响骑行体验并影响市容市貌的同时,又透露出了几分“无奈”。既然如此,那么是否可以利用技术把共享单车的语音播报功能和NFC近场感应、手机导航系统叠加到一起,在路过垃圾桶的时候进行语音播报,或者在规划骑行路线的时候,把沿途不同功能的垃圾桶位置标注出来呢?“本次行程共10公里,途径20个垃圾桶,记得要好好分类哟!”这么一句俏皮又熟悉的骑行导航语音,想来不会招致反感。

同时,政府也可以利用大数据综合分析技术,结合环卫工人的清理经验,发现并归纳大到商圈,小到店面的“垃圾清理规律”。比如某条商业街经常会产出大量的厨余垃圾,而某个综合体总会有不少纸板、塑料包装等可回收垃圾等等。在此基础上,从单纯的提升垃圾桶密度为针对性地增加需要的垃圾桶种类,让不同类别的垃圾方便地去到该去的地方。

杭州作为老牌旅游城市以及新晋的亚运之城,慕名而来的游客以及大会前后涌入的海内外友人数量将会持续增加,这无疑是对杭州垃圾分类的一场“大考”。此前已有网友抱怨在杭州旅游,玩着玩着就从“景点在哪儿”变成了“垃圾丢哪儿”。那不如就让亚运吉祥物“三小只”兼任环保精灵,在旅游实景地图里告诉游客垃圾桶的位置,并且走到附近后“三小只”还能“跳”出来用多国语言告诉你正确的分类方法。既提升了亚运城市的形象,又巩固了规范分类的“蒲公英效应”,岂不是一举多得?

倾听百姓的心声是了解城市问题的第一步,而顺着百姓的日常习惯去优化解决问题,也许可以事半功倍呢。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全球快消息!上海迪士尼有哪些项目适合老人玩 上海迪士尼有哪些项目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