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 内容页

百年前瑞蚨祥的多样经营:青岛最早的绸布商店还曾跨界中药、报关行、房产_最资讯

来源: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时间: 2023-07-01 13:48:10

探源百年前瑞蚨祥的多样经营


【资料图】

今胶州路35号建筑为青岛瑞蚨祥旧址。该老字号创建于1904年,是青岛最早的绸布商店,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瑞蚨祥由山东章丘孟氏家族创办,是闻名海内外的绸布老字号店铺。青岛瑞蚨祥是孟氏家族“祥”字号企业之一。孟氏家族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著名的商业家族,经营的商号和企业遍及全国,其中绸布商店就有近500家,茶叶商店20家。在孟氏众多“祥”字号商号中,庆祥、瑞生祥、隆祥的历史最悠久,但论商号发展规模以及驰名程度,则非瑞蚨祥莫属,其在济南、青岛、烟台、北京、天津等十余地设有分号,这些商号均是当地著名的老字号,影响深远。

2023年5月,修缮中的青岛瑞蚨祥旧址。刘艳丽 摄

经营理念

货真价实 童叟无欺

1904年,瑞蚨祥在青岛创办分号,创始人为孟雒川,其为瑞蚨祥总创始人孟鸿升之子。当时选购地皮约2800平方米,动工修建营业场房,所需资金约2万两白银,全部由济南总号调拨。1905年10月,青岛瑞蚨祥正式开业,陈文轩任经理,主要经营洋布批发兼营零售。此时青岛经营绸布的商店仅有两户:一是位于海泊路潍县路口万利荣;二是位于大沽路的双盛太,均是合伙组织的小型商店,后随着瑞蚨祥的发展而被淘汰歇业。

青岛瑞蚨祥开业以来,营业状况一直较好。青岛瑞蚨祥以绸布呢绒经营为主业,兼营百货,秉持“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经营理念,并将其书于主店门楣之上,恪守重合同、守信用、专业经营、薄利多销的经营方针。所进货品注重质量,物价适宜,赢得广大顾客的赞誉。

经营状况

是社会经济“晴雨表”

青岛瑞蚨祥在新中国成立前的几十年当中,营业情况是随着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情况的变化而起伏的,其经营状况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1904—1914年,批发转零售。这一时期青岛瑞蚨祥主要经营品种是棉布与绸缎,其中棉布有40余种,绸缎50余种,棉布中90%以上是英国货,绸缎均系国产。刚开业以批发为主,济南、蓬莱、黄县、高密、诸城等地的商人与本市商家均到该店进货。后随着青岛本埠市场的人口增多和繁荣,逐渐转向零售业务,批发业务日渐缩小。1911年辛亥革命后,一批清代遗老遗少寓居青岛(如王垿、赵尔巽等),他们原系北京瑞蚨祥联号的固定主顾,来到青岛后所需衣物转由青岛瑞蚨祥供应,1911年青岛瑞蚨祥的零售额就高达16万余两,较1905年增长30余倍,当时青岛瑞蚨祥的固定主顾有34家之多。1912年,济南西关一带的棉布批发商因受当时叛兵烧抢,损失惨重,济南的棉布零售商先后来青岛进货,由于青岛仅有瑞蚨祥一家棉布批发商,导致该店批发业务暴增。1912年为12万余两,1913年为16万余两,较一般年份增长三四倍。据该店老职工回忆,仅1913年正月批发棉布价值高达6万两之多。

(二)1916—1937年,经营扩张。1914—1916年因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影响,青岛瑞蚨祥停业近两年,损失约50756元。1916年,青岛瑞蚨祥重新开业后,经营品种和范围进一步扩大,经营品种增至800余种,其中棉布约200种,绸缎约400种、呢绒约60种、皮货约60种、百货约100种等。经营范围增加了服装制造,并在1921年扩建了营业场所,由原来3间货场增为10间。开设皮货手工代顾客加工改制、代顾客承制衣服等业务,扩大了销售额。1925年瑞蚨祥销售量上升,其中绸缎占了半数以上。1926年7月,直奉战争爆发,人心不安,特别是张宗昌发行军用票之后,商户遭受损失。1926—1928年间,青岛瑞蚨祥的营业额呈下降趋势,1928年的销售额只及1925年的74.5%。1936年,根据市场情况和销售的变化,青岛瑞蚨祥重新恢复了小型棉布批发业务。1937年后,由于政府滥发纸币引发通货膨胀,企业经营日益衰退。

(三)1938—1945年,经营萎缩。这一阶段,前三年,社会物价虽渐趋上升,但没有大涨大落现象,有利于商业经营。1940年后,日本在青实施统制经济,强化物价控制,成立“纤维输出入组合”,凡是与外地发生棉纺织品购销关系的都必须通过批准,青岛瑞蚨祥进货渠道由此受到较大影响。1943年,青岛瑞蚨祥的经营状况一落千丈,不得不缩小营业场所,缩短营业时间,将大宗主要商品收藏,争取少卖或不卖商品,商品和品种数量均显著减少,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的棉布库存量较1939年减少40%,绸缎减少50%。

百年前海泊路孟氏家族院落外立面。

兼营业务

中药店、报关行、房产

青岛瑞蚨祥的兼营业务主要有中药店、报关行、房产经营三种,其中药店和房产经营的时间较长,报关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即行结束。

(一)广济堂药店。青岛瑞蚨祥开业之初,为方便职工看病,开设国药店,作为青岛瑞蚨祥与其联号泉祥茶庄职工的就医之所。为防止引起德国胶澳政府的不满,瑞蚨祥将药店设在远离市区的对岸红石崖,并雇有医生,自备木船和船夫,凡职工有病均运往此处治疗。1905年,正式迁入市内,作为青岛瑞蚨祥的一个柜部,以广济堂名义对外营业。

广济堂药店由青岛瑞蚨祥统一管理,其经营管理、人事调拨、工资福利等制度均按照青岛瑞蚨祥的规章办理。财务实行统一核算,无固定资本,对外不发生财务关系。每日经营货款除酌留部分现款作为零用外,其余于当日悉数提交布柜统一使用。经营品种分为成药和草药两部分,开业初期主要经营北京同仁堂的各种成药和部分草药。随着新药品种的增加,商品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多,经营范围和销售对象也不断扩大。进货方式大部分通过联号代购或直接函购,贵重药品派专人赴产地直接选购。为保证药品质量,除销售各种成药外,草药部分都是自购原料加工炮制。由于资金充裕,品种齐全,如藏红花、羚羊角、关东人参等贵重品备货较多,是当时青岛市内规模较大的中药店。

1932年后,由于青岛市内经营中药的商户大量增加,规模较大的药店均设有坐堂医生进行诊疗,并代客煎药送药,有的业户还兼营西药等,而这一时期的广济堂仍固守原有经营方式,既无坐堂医生又不增添西药经营,顾客日渐减少,经营受到严重影响,营业萧条。1940年后,药店开始入不敷出,无法维持,不得不实行减员,由原来的8人减为二三人维持经营。

(二)房产经营。青岛瑞蚨祥在青岛地区共有房产11处,占地面积23.6亩,共约641间,其中门市房5处、公馆住宅3处、库房1处、民用住宅(大杂院)2处、商场房2处及库房一处共228间,分别由企业和联号泉祥茶庄自用外,其余用于出租。1926年以前,青岛瑞蚨祥的房产主要用于扩展自身营业。1926年后,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商户日趋增多,市内房屋供不应求,青岛瑞蚨祥开始购置房产用于出租,特别是1931年前后,物价连年下跌,经济萧条,青岛瑞蚨祥购置房产的积极性更高,除在青岛购置民用住宅5处、公馆房3处以外,还在大连、上海等地购置房产。

(三)祥顺报关行。1904—1914年间,济南、周村瑞蚨祥及济南、青岛两地的联号茶庄均由上海和商品产地直接进货,北京、天津瑞蚨祥畅销的色布(洋标及粗细斜等)大都由上海购进坯布转运周村加工。因津浦铁路尚未修筑,上述商品大都依靠海路运输,经由青岛转运各地。德占时期青岛经营报关业务的商户甚少,而青岛瑞蚨祥因进货频繁,委托报关行报关既不便利,费用又高。由此,青岛瑞蚨祥开始涉足报关业务,对外以祥顺报关行名义开展经营,对内作为青岛瑞蚨祥附属业务的一部分,主要办理青岛瑞蚨祥及各地联号的运输报关业务,对各地联号的业务经营起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明信片中的清末青岛瑞蚨祥,位于今胶州路,王垿题写牌匾。

祥顺报关行有职工2人,在青岛瑞蚨祥的直接领导下进行工作,除完成本企业的报关业务外,还兼营部分对外代理业务。根据1906一1911年总账谱的记载,当时代理报关的企业共有10家。报关人员在完成本身业务的间隙,还在瑞蚨祥布店协助接待洋人生意,对扩大外侨买卖也起到一定作用。

由于各地瑞蚨祥实行统一核算制度,祥顺报关行对青岛瑞蚨祥及各地联号报关手续费均按实际费用转账处理,年终单独决算。根据1906—1914年总账谱记载,在1906—1911年间,祥顺报关行每年都有盈余,盈余总额为3315元。1914年一战爆发后,青岛瑞蚨祥暂时停业,报关业务亦告结束,报关人员返回上海。1916年青店复业以后,对业务抱持观望态度,由上海进货大为减少,各地联号进货亦不多,报关业务并未立即恢复。后来业务逐渐恢复,津浦铁路通车,货品运输方式发生改变,青岛市内报关行较前增多,委托别号代理更为方便,祥顺报关行遂闭店停业。 (刘艳丽/文 老照片为青岛市档案馆馆藏)

上一篇:午后或有雷电活动 海口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号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推荐阅读